9月8日,东风日产在京高调发布旗下全新自主品牌——启辰。这是继广汽本田之后,国内主流合资车企中第二家发布自主品牌的企业。
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表示,2010年底开始,启辰将陆续推出概念车和量产车型。2012年上半年,首款量产车型将正式上市。关于产品,任勇不愿谈论过多,只是透露,“首款上市的启辰将是一款中级车,不是骐达[综述 图片 论坛]的改款,但会使用日产提供的发动机。”
与启辰同时发布的,还有东风日产跻身200万辆俱乐部。东风日产以87个月的速度,刷新了国内车企累计产销200万辆的速度。“现在的快速增长是不是我们的终极追求。”任勇称,“我们也在思考,在销量不断增长的同时,什么才能代表我们的能力。”
任勇希望能够通过推出自主品牌启辰来实现东风日产从研发、品牌塑造、制造、营销等全价值链的体系化升级。“因时而动,顺势而为”,任勇认为,中国汽车市场的拉动,以及东风日产实力的提升,是推出自主品牌的前提。而在品牌发布会上,任勇特意邀请了负责启辰研发、设计、营销等部门的7个负责人上台,以示打造启辰的是一个团队和涵盖全价值链的体系。
事实上,如东风日产一样,推出自主品牌的合资公司已经越来越多,双品牌成为合资公司突围中国市场的方式之一。2007年,广汽本田就成立了合资企业的第一家自主品牌 “理念[综述 图片 论坛]”,并制定了详尽的发展战略,其首款量产车将于明年上市。此外,东风本田等车企也在筹划自主品牌。
但在业界,对于合资企业竞相创办自主品牌,相当一部分人士并不认可,他们认为这是合资企业与本土车企争利的体现。合资车企们,一方面,受“自主品牌可进入政策采购”等相关政策的影响,面对公务车采购千亿大单,合资企业无法无动于衷。另一方面,从市场策略考虑,合资企业的外方并不情愿做低端小车拉低品牌高度。而推出自主品牌,可以令产品下沉,占领更低端的市场,并与占据这一市场的自主品牌分庭抗礼。
对此,任勇并不认同。他表示,合资企业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,才有可能做到价值链的上端,也才能把中国汽车制造水平往上提升一步。同时拥有洋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合资企业 “两条腿走路,才会走得更稳些”。
经济观察报:很多人认为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是炒概念,你认为 “启辰”是纯粹的自主品牌吗?
任勇:这里涉及几个概念,一个概念是合资公司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。这不能单纯以资产背景来看,如比亚迪、东风都是在H股上市的。东风日产这个公司是在中国组成的,是按照中国法律,按照中国游戏规则开展经营,所以东风日产是本土的中国公司。
第二,“启辰”品牌属于谁?这个是非常明确的,它是东风日产的品牌。
第三,东风日产有充分的自主性。或许有一些技术,在引进的时候所有权属于零部件商。其实以全球的眼光看,东风日产有整合技术的能力,在这个平台上,我可以“点菜”。举个例子,方向盘并不一定是我自己设计,是供应商跟我同步设计。
所以,从自主产权来说东风日产是有独立自主产权的。政府希望推动合资企业能够建立自己的品牌,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到价值链的上端,然后才能把中国汽车制造水平往上提一步。
国家发改委很欣赏我们这种做法,他们认为做自主开发,如果还是别人的品牌,那么所有开发标准、开发的技术路线等,还是必须要跟着别人走。所以,自主开发和自主品牌其实还是有区别的。
经济观察报:据说,今年年初,日方是不同意做自主品牌的。请问是什么因素促成他们态度大转变?
任勇:日产是全球化的公司,在管理层中有美国人、欧洲人、日本人。从经营的事业来说,在中国市场我们是以合资企业作为运作主体来运作,而这个市场的需求就是我们讨论所有问题的出发点。
我们是坐在一条板凳上,没有其他的考虑。在中国一千多万辆的市场里有几百万辆自主品牌,这么大的需求,我们有能力去满足。所以日产对这件事情也是全力支持的。
经济观察报:那么,“启辰”核心技术是否具备自主知识产权?
任勇:东风日产技术在不断的进步,如东风日产研发中心也是设定了几年的发展规划。
与现在所有中国汽车厂一样,百分之百地掌握核心技术也是不切实际的,但东风日产在新产品上是有完全自主权的,可以把最好的资源、最好的能力为我所用。比如在开发上、在动力总成上,可以做到彻底本土化,利用中国自主实力来做这个品牌产品。
经济观察报:“启辰”将在哪里生产?
任勇:目前,生产场地还未确定。但可以确认的是,启辰将和现有东风日产的车型共线生产,我们目前都是柔性生产线,每条生产线都能满足四个平台的车型生产,可以有充裕的空间来做调配。
经济观察报:经销商是单独成立营销网络,还是使用东风日产现有网络?
任勇:“启辰”品牌会考虑独立的销售体系,这样,能够更精准的锁定目标客户。
经济观察报:目前东风日产有自主品牌,也有合资品牌,这两个品牌在合资公司中的比重有没有战略性的考虑?
任勇:两个品牌是互相促进的,通过近几年nissan品牌的积累,我们提升了开发能力和价值链上各个体系的竞争力,因为在全产业链上,我们都以成为日产全球标杆作为考核目标。这两个品牌必须保持与市场、顾客沟通时鲜明的特点,但在能够共享的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规模效应。
本文来自网友上传,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!